逻辑模拟试题与解析

作者: 周建武

出版社: 清华大学出版社

出版日期: 2004-07-01

电子书 暂不销售 定价:19.0 纸书价格¥12.40,点此比价
  • 收藏

  • 加书架

  • 引用

简介

本书是根据2004年全国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资格考试(GCT)大纲的要求,针对逻辑推理能力测试的特点和命题思路而编写的,共包括12套模拟试题,每套题均附有详尽的解题分析及答案。目的是通过考前的模考练习,强化考生对知识、方法和技巧的使用,以便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掌握各类题型特点,进一步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,有效地提升GCT逻辑应试能力。

编辑推荐

全国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资格考试(GCT)的逻辑推理测试共50道题,满分为100分.从试题分类角度看,GCT逻辑推理测试包括论证推理和分析推理两部分.论证推理共35道考题,占70分.分析推理皆以题组的形式出现,整张卷子一般有三个题组,每个题组有5道题左右,整个分析推理部分共有15道考题,占30分.  逻辑复习备考的最大特点是时间短.节奏快.考试能否成功,解题训练是否得当将起关键的作用.“练”字当头,这是复习应试的主要任务.在解题训练过程中,许多考生往往适应慢,其突出感觉是没有思路,这正是考生考前准备的突破口.由于GCT的题目很活,解题技巧和感觉只有在反复练习中才会真正掌握并巩固.因此,要取得考试的成功,没有什么“速成”的捷径,高分的秘诀就是在掌握基本逻辑知识的前提下,多做练习,形成题感.为此,本书根据最新考试大纲,有针对性地精编了12套模拟试题,每道题都附有详细解析,供考生在考前复习阶段进行强化训练.下面就逻辑解题及考前强化的有关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,供大家参考.  一.逻辑复习成功的标志  提高逻辑成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精练.精练时一定要集中训练,即在规定时间内做一套题,做题时要静下心来一口气做完,中间不要停顿,不要被干扰.经过适当的集中训练,有助于熟悉题型,适应考试.做逻辑题决不能做完一遍就万事大吉了,做完题后的总结更为重要.一定要花时间把做错的题弄通.弄透彻.  逻辑复习成功的标志是解题的快速.准确.一般来说,只要时间足够,多数人的答题正确率会很高,但是仅仅答对题是远远不够的,还要答得快.因为在考场中,关键是时间限制,影响了答题正确率.因此要追求做题熟练程度,只有解题既快又准,才能夺得逻辑高分.  考生在用本书做模拟训练时要按照考试的要求,合理分配答卷时间.因为只有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,考试的时候才能做到心中有数,不至于张皇失措.以往一些考生的缺陷是往往看得多,练得少.有些考生在考后抱怨考题太多,做不完或做错,其原因就是平时缺少练习的机会以及考前没有进行强化训练.所以建议考生在限定时间里系统做这12套模拟试题,然后对照答案自己分析总结.通过强化模考练习,进一步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,使考生解题状态上升,能在考试时达到最佳点.  二.论证推理解题技巧  论证推理主要考查确定论点.评价论点.规范或者评价一个行动计划三个方面的推理能力.具体出现的题型是多种多样的,主要有假设.支持.削弱.评价.归纳和解释等题型.  1.解题程序  “读取一抽象一推理”是逻辑答题的三部曲,即第一步是快速读取题干与问题,第二步是抽象出题干的逻辑主线,第三步是根据问题要求,结合题干逻辑主线与备选选项推理出答案.  2.阅读题干 全国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资格考试(GCT)的逻辑推理测试共50道题,满分为100分.从试题分类角度看,GCT逻辑推理测试包括论证推理和分析推理两部分.论证推理共35道考题,占70分.分析推理皆以题组的形式出现,整张卷子一般有三个题组,每个题组有5道题左右,整个分析推理部分共有15道考题,占30分.  逻辑复习备考的最大特点是时间短.节奏快.考试能否成功,解题训练是否得当将起关键的作用.“练”字当头,这是复习应试的主要任务.在解题训练过程中,许多考生往往适应慢,其突出感觉是没有思路,这正是考生考前准备的突破口.由于GCT的题目很活,解题技巧和感觉只有在反复练习中才会真正掌握并巩固.因此,要取得考试的成功,没有什么“速成”的捷径,高分的秘诀就是在掌握基本逻辑知识的前提下,多做练习,形成题感.为此,本书根据最新考试大纲,有针对性地精编了12套模拟试题,每道题都附有详细解析,供考生在考前复习阶段进行强化训练.下面就逻辑解题及考前强化的有关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,供大家参考.  一.逻辑复习成功的标志  提高逻辑成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精练.精练时一定要集中训练,即在规定时间内做一套题,做题时要静下心来一口气做完,中间不要停顿,不要被干扰.经过适当的集中训练,有助于熟悉题型,适应考试.做逻辑题决不能做完一遍就万事大吉了,做完题后的总结更为重要.一定要花时间把做错的题弄通.弄透彻.  逻辑复习成功的标志是解题的快速.准确.一般来说,只要时间足够,多数人的答题正确率会很高,但是仅仅答对题是远远不够的,还要答得快.因为在考场中,关键是时间限制,影响了答题正确率.因此要追求做题熟练程度,只有解题既快又准,才能夺得逻辑高分.  考生在用本书做模拟训练时要按照考试的要求,合理分配答卷时间.因为只有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,考试的时候才能做到心中有数,不至于张皇失措.以往一些考生的缺陷是往往看得多,练得少.有些考生在考后抱怨考题太多,做不完或做错,其原因就是平时缺少练习的机会以及考前没有进行强化训练.所以建议考生在限定时间里系统做这12套模拟试题,然后对照答案自己分析总结.通过强化模考练习,进一步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,使考生解题状态上升,能在考试时达到最佳点.  二.论证推理解题技巧  论证推理主要考查确定论点.评价论点.规范或者评价一个行动计划三个方面的推理能力.具体出现的题型是多种多样的,主要有假设.支持.削弱.评价.归纳和解释等题型.  1.解题程序  “读取一抽象一推理”是逻辑答题的三部曲,即第一步是快速读取题干与问题,第二步是抽象出题干的逻辑主线,第三步是根据问题要求,结合题干逻辑主线与备选选项推理出答案.  2.阅读题干  逻辑考试可以说是阅读理解和逻辑推理的杂交品,阅读理解是逻辑推理的基础,也是考试中决定心理状态的关键因素.  阅读训练关键是快速抽取逻辑结构性的能力.有的逻辑题的题干很复杂拗口,正确理解的基础是“换句话说”,即将推理拆分成前提和结论,接着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这个推理.具体来说,就是通过积极阅读,迅速抓取一道逻辑题得出结论的方式和结论本身,抓住了这个核心也就掌握了解题的要领.  由于每一道题都可以分成两部分:题干(包含推理的那部分)和问题(如“下面哪项是上文的一个假设?”).当读完题干时,应该能够将其推理记在脑子里(即记住前提.结论和假设).一旦能用自己的话复述,问题就变得很容易理解.  3.选择答案  用自己的话复述作者推理之后,还得评价这个推理的有效性.也就是在阅读题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寻找推理的假设.  在此基础上,在看选项之前,针对问题,就可以在读完题干时想想正确答案应该是什么?在读完题干和问题之后,可能在脑子里对答案有了一个概念.不过这只完成了一半,这时还必须从所有选项中找出和自己臆测中最相似的那一个.当然,读选项有助于较好地理解文章推理,特别是当读完题干后仍然不理解时.即使对正确答案没有概念,也别泄气.找出明显错误的选项,排除它,就能提高正确的概率.  三.分析推理解题技巧  分析推理题型要求考生分析一些假想的情况,是为了测试考生理解题设条件和引出结论的能力,要求考生根据已知的人物.地点.事件和项目中的关系进行演绎,得出结论.这些题设条件(关系)往往被假设成多种情形,且彼此相互联系.考生必须根据给出的暗示信息(条件)回答有关问题.  1.条件符号化  条件是分析题目中至关重要的部分,是解决问题的基础.分析推理题主要有通用条件(或一般条件).特殊条件两种.  对于通用条件,虽然很难用简单的符号把这类条件的意思完整地表达出来,但是分析推理题目中的通用条件并不多(一般不多于2条)且比较好记,所以建议考生最好把这些条件记于心中,或简单地写几个中文字来代替.  对于特殊条件,考生可以采用自己习惯的条件表达方式,但一定要注意以下原则:一是采用的符号一定要简洁.易画且易懂.出于时间上的考虑,符号应该越简洁.越易画越好,二是符号不能有歧义.考生所采用的符号一定要严密,不能出现有两种解释的符号.  2.解题技法  和论证推理一样,分析推理不需要任何背景知识.虽然题目所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,但读懂题干.回答问题,无需任何学科.专业的特定知识,回答问题所需的一切信息均已包容在段落之中,考生只需着重从逻辑推理的角度来思维.  在解题时,一要巧妙运用填位法(或填坑法),二要条件表达确定化,三要性质不同分开写,性质交叉画图表,四要涉及同一元素的条件尽可能合并.  有时即使题目背景看不懂,只要知道是哪一类的问题,清楚条件,能把条件表达出来,也可以把它解出来.  每一组分析推理题中的每道题之间一般不需要相互参照.特别要注意的是每道题之间不能相互干扰,每个题目只与原文给出的逻辑关系发生联系,一个题目中的附加条件只适用于该题目,每道题要单独做答.  万一遇到考生个人认为能产生歧义的条件时,千万不要钻牛角尖,一定要按最明显的方式去理解.因为命题者的目的是考察考生的推理能力,而不会在条件本身的理解上有意刁难考生.  四.临场考试注意事项  临场考试的最佳状态是平和并保持适度的紧张,即一方面不要太紧张,切忌手忙脚乱,另一方面要保持适度的紧张,要随时写.画,一刻也不闲着.  临场考试还应注意以下事项:  1.在阅读中快速准确提炼条件关系.不相干的内容叙述不必太在意,考生不要在这些内容叙述上浪费太多的时间.  2.千万要看清题意和问题.如果不小心误解或漏看关键字,就不可能正确解题.  3.要严格控制时间,如遇到一时解不出来的题,也不要在这个问题上停留太长的时间,以免影响后面的答题.一定要凭感觉做出选择(当然最好留个标记),由于考试时间有限,一般不要寄希望于有回头复查的机会. 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,马大力.李辉.刘新军等同志参与了部分资料整理和审校工作,在此一并表示感谢.由于时间和水平所限,疏漏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,欢迎读者朋友批评指正. 显示全部信息

更多出版物信息
  • 版权: 清华大学出版社
  • 出版: 2004-07-01
  • 作者:周建武
  • 更新: 2023-03-22
  • 书号:9787302089216
  • 中图:O.372
  • 学科:
    理学

作者信息

周建武

相关图书